我和5个00年左右的少年聊了聊,他们是这么玩红包的
跟小C聊天让我忽然“神经质”了一下,因为我忘记了,对于小C来说,当她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在手机上发红包了,所以她不会觉得手机可以发红包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功能。就好比我们生下来就可以吃米饭,不会理解之前的人们对“顿顿吃米饭”的渴望。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如果哪一天真的不能发红包了,他们才会觉得奇怪。 还有一个令人称奇的是,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年轻人对手机功能的学习能力。当QQ推出口令红包的那一刹那,已经意味着它的使用场景已经现成的放在哪里,他们只需要去玩就可以了。而对于红包本身这件事,他们并不认为家长奖励要发个红包,完全可以更直接一点,给钱就好了——想想我们,发红包有时候被赋予了太多的意味。 对于年轻人来说,发红包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四 网名:(ˉ(∞)ˉ)猪兜兜.(简称小D),安徽合肥,女,初三。
相比前面三个,小D年龄大一些,所以小D会平时在淘宝上买东西,有自己的支付宝——总算有一个用支付宝的了。或许也正是因为年龄关系,小D对于钱多钱少更加敏感,她希望“抢到越多的钱越好”。但同样的是,小D对于春节腾讯和阿里进行红包大战,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是她能够理解,发代金券是因为“他们要打广告”——实际上,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春节红包发的钱也都是招商来的,所以顺带肩负着帮商家打广告、发代金券的任务。 而对于支付宝、QQ和微信的看法上,小D对三款软件有着很明显的倾向,“干什么的就是干什么的,不管它发不发红包。”在小D看来,支付宝就是买东西存钱的,微信和QQ就是聊天的。或许是因为长久以来的信念,小D觉得微信和QQ不安全。 实际上,我能理解这种感觉,就像是大家平时都习惯把钱存在家里,忽然来了银行,大家在初期一定会觉得银行不安全,不放心——从这点可以看出,小D对于手机应用的使用有着根深蒂固的使用范围。无论是支付宝做社交、还是微信、QQ做购物,最起码对于像小D这样的年轻人,改变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年轻人,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挑剔。 五 网名:﹏卷卷ぢ(简称小E),天津,大一。
小E是我寻觅了好久才找到的一个愿意和我聊天的——看来代沟真不是盖的。从跟小E的聊天里,其实可以体会的到,高中和初中用QQ比较多,大学可能因为结交新的朋友、可能因为一些应酬用微信多一点;对于发红包,小E更喜欢在QQ来发(次数多),因为那里有她最温暖的同学、家人,但在微信发的会比QQ发的钱多;对于春节红包,从跟小E的聊天中,已经很明显的能够体会的到,手机红包已经成为了新的年俗,而这种年俗正在由年轻人向家庭进行全面的渗透。 想一想,实际上是这样的。往往新鲜的事情,又有哪一个不是年轻人所引领的。年轻人对于整个家庭、社会的影响力,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就拿红包举例,一个小E其实给整个平台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用户,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 抓住年轻人,就抓住了未来。 六 总结一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让我们对“年轻”这两个字有如此之大的恐惧。原因在于,当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不断提升的时候,年轻人成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所接受的范围,而这一切都源于整个社会的日新月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如最老一辈是1,那么到我们这一辈,可能增长是2,我们原本应该预计比我们小的人他们应该是3,但很不巧,他们可能是10、100甚至更多,原因就是社会发展给与了他们更高成长的天赋神技。 就春节红包这件事来看,年轻人对于红包的看法,有时候单纯到可笑、有时候理智到让人惊悚、有时候对一切都无所谓、有时候却会因为口令起哄而开心……我们大多时候会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办法回到他的位置去想问题。更或者,我们压根忘记了年轻时的自己,我们在年轻时想问题的方式! 为什么长在深宫里的皇帝会说没有饭吃可以吃肉的千古笑话,对我们来说,我们做的与那位皇帝又何尝不是一样。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