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为什么不让年轻人设计春晚吉祥物?
随后,网友@雨声敲敲也脑洞大开,给使徒子的设定加了一个后续。源于粤语的“猴塞雷”(意为“好厉害”),此前已经在网络流行许久,经过网络文化的改造加工,让康康变得更加地接地气,也变得更有趣。 你以为这样就会完结么?那就大错特错了! “猴腮雷”手办真的出现了,设计@李邪龍 来自台湾的手办师@李邪龍在24小时内将“康康”实体化,通过再度二次创作,“康康”的完全体就此出现……源自ACG的小众文化,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疯狂转发。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ACGx看到,这些近乎于疯狂的二次创作,都是来源于更为小众的ACG文化领域。对于年轻人来说,越小众,越牛X,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就产生了文化上的传播。 换句话说,在年轻群体中,文化的传播一定是从小众走向大众,如果从大众领域反向传播到小众,必然会受到小众群体在文化上的抵制。 《一拳超人》从小众领域引爆了大众流行ACGx曾经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妄图从大众传递到小众领域的文化传播都是徒劳的! 无论是韩美林老师的原始设定,还是央视自己制作的3D作品,都太过于大众化,在面对吉祥物这个事物上,春晚太过于追求大众审美,而忽略了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所以,过于谨慎的春晚,最终放弃了年轻设计师,也是在预料之中。 希望年轻化的“春晚”,不应该只是在形式上年轻,更应做到在逻辑思维上的彻底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拥抱年轻人。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