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也在逃离知乎?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虽在不同的产品上有着各自不同的实践,但目前来讲,无非两大类: 一类是对产品提供的服务本身进行收费,比如电子商务,比如各类会员制产品。再一类就是产品的服务本身不收钱,靠免费的服务获取的大量的流量之后,产品再通过投放广告的方式向广告商赚取收益。 后者可谓由Yahoo!始创并发扬光大。也正是因为Yahoo!在互联网商业化的早期通过这样的模式迅速谋取了商业成功的引导作用,面向用户的服务免费模式得到了大量后进者的效仿,进而使得互联网获得了飞速的普及和发展。我将这种商业模式称为门户模式。 而知乎,从商业模式上来讲,至少目前来看,仍然属于门户模式的范畴。 门户模式大多对产品本身有着非常高的流量要求。而知乎的悖论在于,TA从一开始的产品定位就是提供高质量的知识共享的社区服务。内容虽然免费,但为了保证社区气质,却不能通过大范围的投放商业广告获取收益。 经过了近四年多的探索,尤其在前不久拿到鹅厂巨额注资之后(据说鹅厂生态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向知乎涌入了了数以千万计的新用户),知乎开始更加积极的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进行新的尝试。 就在半个多月前,知乎在首页上连续两天挂了一个逼格高得不得了的广告,点进去一看才知道,原来并非外部投放的商业广告,而是知乎内部推出的一个[一小时]读书系列,跟之前曾隐约推进的“盐”系列基本一致,通过对高质量知友的包装,经由短平快的电子出版模式,向知乎用户推出付费阅读服务。 至于效果怎么样,额,各位看官自行移步亲鉴为好,主要看底下的两百多条的评论哈!-_-# 哦,还有这篇文案的知乎官方撰稿人的回复也要重点看下 -_-# (点击上图开启传送门) 再来说下知乎的产品设计 最开始的时候,封闭测试的知乎,人群少而气质趋同,知识结构趋同,社会阶层趋同,所以作为一个问答社区,最早你在知乎中看到的很多问题,未必是真问题,但至少都是好问题。 但今天,据说知乎上已经汇聚了数以百千万计的问题和回答。 恩,我们得意识到,当前来讲这里有相当一部分回答和评论除了空间上的区别,在内容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知乎的问题下面是自带了一个十分隐蔽的评论板块的,那是对问题本身进行评论。再往下去,才是写答案的地方。 还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你很少会在一个问题下看到一连串的少则一两个字,多则一两行字的回答。围绕这些好问题,下面的回答大多都是专业的,实战的,饱满的,极具参考价值的。 但是今天当我们再混迹于知乎的各个角落里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将回答当成了评论来写。 每个产品都该有一份始终坚守的初心,so,知乎的是什么? 日前和一位影视编导当下的创业热,互联网热,聊到最后,她很一本正经地问了我一个问题: “墨加在做也是知识管理方面的探索,也是典型的互联网项目,那么在你的期望里,你觉得互联网最应该产生一种怎样的社会效应?” 恩,我相信我基本是一字不差滴把这位编导的问题给复述了下来。 那么我再来复述下我的回答: “说真的,今天咱们聊的很多问题,我也是第一次被问到,我只是基于我自己过往经历和认知简单说一些基于第一反应的想法。 “我觉得你所谓的这种社会效应,落实到我自己的创业实践上,或者结合到我看过的很多互联网产品上,我更愿意将其称为一种初心。 ”每一个产品都该有一份初心,初心不容易找到,而且即便有一天你觉得自己找到了,也一定只是朦朦胧胧地看到了那么一个方向,你需要不断地往前走才能越来越去接近。过程中会遇到各样的沟沟坎坎,大多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就死在半路了。 “互联网真正民用化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如果真的去讲TA的初心,好比两千年前的铁犁,两百多年前的蒸汽机,一百多年前的电气一样,最开始的时候,它们都只是作为一种创新的工业技术出现,但一旦渗透到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就必然会改变人和人之间的协作方式。 “蒸汽机之前,手工业的协作是作坊式的,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播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工业革命之后,大工业的发展彻底颠覆了人们之间的协作方式,进而影响了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播方式,催生了沿用至今的大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知识、经验从产生到总结到传播到迭代的整个运作体系也是不断地在适应着社会生产的变化。 “互联网,一样的,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协作方式和连接方式。然而我们的知识运作体系却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性的变化。 ”知乎也好,Quora也好,维基百科也好,墨加也好,还有大量的知识博客,论坛社区,在线教育,这些互联网+知识/教育的创新在改变的,正是传统的知识运作体系。 “能用一句话做个总结吗?” 编导貌似被我的博(啰)学(嗦)吓到了 -_-# “额,” 容我沉思下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做个总结的话,我想这份初心大概可以概括为,[提高效率,促进独立]吧!” 作为一个历史系出身的互联网创业者,原谅我喜欢用这样对称而精炼的修辞做高度的概括。但为了不造成无谓的曲解,我还是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所谓“提高效率”,这是任何一次技术创新所与生具来的使命。从最开始的生产实践,到现在的信息获取。 作为一个知识相关的产品,如果你在运作的过程中增加了太多繁杂的信息,提了太多的伪问题,甚至还围绕这些伪问题生产了大量动辄万言的讨论,那么便没有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这一瞬我脑海里闪过了乔布斯说服他的工程师缩短电脑启动时间的案例。 再说“促进独立”,并非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一种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上的自主独立。 我一直觉得,人类最最伟大的行为之一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是广泛吸纳之后的提炼吸收,没有附庸,没有控制,没有聒噪,和虚伪的民主主义。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