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借壳上市:隐藏在交易预案的三大秘密
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在登录资本市场后,快递公司势必引发二次“战争”。顺丰控股计划通过借壳鼎泰募资80亿元,主投项目包含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项目、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采购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中转场建设项目4个子项目。这些举措将成为顺丰在快递下一轮跑马圈地中的基本保障。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资本战一触即发 快递物流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若顺丰控股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将可能面临业务增长放缓以及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诚如鼎泰新材公告所说,居行业前列的快递物流企业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扩大自己的业务和网络范围。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资本等外部力量正在加速进入快读物流行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2015年3月,大杨创世发布公告,宣布拟通过向圆通速递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作价175亿元购买圆通速递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圆通速递将完成借壳上市。 一个月后,另一家快递公司申通宣布借壳A股公司艾迪西。后者发布的公告信息显示,申通快递100%作价为169亿元,其中申通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德军、常务副总经理陈小英(陈德军妹妹)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除了圆通和申通两家快递物流公司外,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在物流上的布局也契而不舍。 刚刚披露Q1财报的阿里和京东,不约而同在财报中给物流添加了笔墨。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证实了菜鸟网络完成了15亿美元,约合100亿人民币的融资,持股比例也由原来的43%攀升至47%。 成立三年的菜鸟网络是马云关于“中国智能骨干网”(CSN)的承接者。菜鸟网络的目标并非是一家快递公司,按照马云的设想应该是社会基础设施,如同工业社会的水电煤。从现在阿里财报披露的信息来看,菜鸟网络目前还是停留在电商平台的快递效能和服务质量上,并没有上升到信息化层面。 对于京东来说,物流是将京东推向亏损的重要开支。京东截至今年3月31日的Q1财报数据显示,集团经营亏损为8.649亿元人民币。在全国运营209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430万平方米,京东运营的配送站和自提点达到5987个。 即便如此,京东CFO黄宣德在业绩分析会上称,还要进一步提升物流网络的拓展。就在今年4月份,京东集团旗下O2O子公司“京东到家”与中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合并,成立新公司。通过整合双方的众包物流体系,新公司将为中国的零售商,服务供应商和O2O企业提供低价的物流服务。 两家电商平台加速布局让本来竞争激烈的快递物流市场变得更加剧烈。而苏宁、唯品会,个性化物流服务平台的兴起,以及国际快递服务商、区域性服务商等等市场分食者甚众,进一步压缩了物流快递公司的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外部影响——快递行业暴利时代结束。2005年到2015年,快递件平均收入已从27.7元滑落至13元左右,行业毛利率由30%降至目前的5%左右。尽管顺丰客单保持较高水平,但面临竞争对手挤压和行业下行影响,势必不能独善其身。 鼎泰新材在公告中进一步阐述,如果顺丰控股无法持续保持在时效及服务品质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快递行业中新业务形态的不断发展可能对顺丰控股的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影响在快递物流行业被逐步放大。对于顺丰和其他从事物流快递的竞争者来说,并非所谓的天空法则——天高任鸟飞,而是遵循传统而现实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