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计算领域44年之后,摩尔定律的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 深度
这种技术不是全新的,但是直到现在才找到使用它的理由。全新的是“云端正在以让人瞠目的速度增长,”Burger说道,“现在摩尔定律正在不断放缓,这使得越来越难以增加足够的计算力来与云端相匹配。所以这类后摩尔时代的项目开始变得有经济意义。” (9)3D 芯片 撇开鳍形晶体管(finned transistors)不谈,现代芯片都是非常扁平的。但是也有一些公司,包括IBM,正在研究将芯片互相叠加——就像一层一层叠高楼房一样——来让设计师们能够在给定区域里安置更多晶体管。三星已经在销售用垂直堆叠的闪存制作的存储系统了。去年,英特尔和Micron(一家大型内存制造商)宣布研发出了一种名为3D Xpoint的新型内存技术,能够利用堆叠的内存。 IBM的研究人员们则致力于研究某种稍有不同的东西:将内存层(slices of memory)叠在处理逻辑层(slices of processing logic)之间,像三明治一样的芯片。这将能让工程师们把大量的计算封装到非常小体积的芯片上,同时带来很大的性能提升。传统计算机的主存储器(main memory)位于距离处理器几厘米远的地方。从硅晶的传递速度(silicon speeds)来说,一厘米已经是非常长的距离了。在这样的距离上传递信号也很浪费能量。将内存移至芯片中以后,就把这些距离从厘米级降到了微米级,使数据传输更快速。 但是3D芯片面对着2个大问题。第一个就是热量。扁平的芯片在这方面已经够糟糕了,在传统数据中心里有数以千计的风扇为服务器散热,轰鸣声不绝于耳。增加叠加层数以后,芯片内部——也就是热量产生的地方——热量增加速度会超过散热速度。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接入电力。芯片通过其背面数以百计的金属“针(pins)”与外界相连。现代芯片对电力的需求高到多达80%的金属针都被设置为用来传输电力,只剩下非常少的数量用来处理数据输入和输出。在3D形态下,这种局限被放得更大,因为同样数量的金属针必须要满足比原先复杂得多的芯片。 IBM希望能通过在3D芯片中置入微型内部管道来一箭双雕地解决这2个问题。微流控通道(microfluidic channels)可以将冷却液运往芯片的核心部分,一下子将内部空间中的热量都带走。这家公司已经在传统的扁平芯片上测试了这种液体冷却技术。微流控系统可以最终从1立方厘米的空间里带走大约1千瓦的热量——差不多和电加热器上一片加热器的输出差不多,这个团队的负责人Bruno Michel说道。 而液体能做的不只是冷却芯片,它也能传递能量。受到自己生物学背景的启发,Michel将这种液体命名为“电子血液”。如果他能顺利完成的话,这种液体之于计算机芯片就会像生物血液之于生物体:在提供能量的同时保持体温恒定。Michel的想法是液流电池(flow battery)的一种变体:在液流电池中,两种液体在膜的两侧相遇并产生电流。 液流电池非常简单易懂。电力行业一直在研究液流电池,想将它作为储存来自可再生能源的能量的一种方式。Michel的系统距离商业应用来说还有许多年要走,但是原理已经确立:当Ruch打开液流开关,管道连接到的芯片就会“苏醒”——而你在视线范围内根本看不到插头或是电线。 4、计算框架变革 (10)量子计算 量子技术可以实现速度上的大飞跃,但是只是在特定的应用上。 THE D-Wave 2X 是一个黑色的盒子,看起来有点像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神秘的黑石板的缩小版。它不是一般的机器,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在商业上可用的量子计算机。目前已经和惠普、微软、IBM 和谷歌建立了合作。 量子计算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在一些普通机器难以处理的问题上,它拥有巨大的速度优势。即使摩尔定律得以无限地延伸下去,这些问题也会持续的困扰普通机器。 而量子计算常常是被误解,有时是过分吹嘘的。其中部分原因是该领域本身还很新,所以其理论基础依然还在搭建中。在一些任务的完成上,量子机器毫无疑问要比最好的非量子机器要快。但是在其它的大部分任务上,这一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能确定某个量子计算机会比大家熟知的经典计算机快”,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家 Scott Araronson 说。可用的量子计算机将会是一个福利,但是没人能确定这个福利会有多大。 一个例子是,找到一个很大的数字中的质数因子:这个问题中,随着目标数字变大,难度会呈指数式的递增。换句话说,摩尔定律中,每一次芯片工艺的升级,都只能再影响到稍微大一点的数字。确定质数因子组成了大多数密码的数学支柱,这能在数据游走在互联网上时起到保护作用,恰好是因为这很困难。 两个非常规的量子现象,量子比特,或者说是量子位,在运行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是“叠加”态,指一种持续不确定性的状态,能让原子同时能在不同的状态存在。比如,一个量子粒子是没有具体的位置的,只有说是有出现在某个地方的可能性。在计算层面,这意味着,一个量子位,不是特定的1或特定的0,而是以二者混合的方式存在。第二个量子现象是“牵连”态,不同粒子的发展绑被在一起,所以其中某一个粒子受到影响的话,会立刻在其它粒子上有所反映。 这能让量子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处理所有的量子位。 结果便是,一台机器能够一次性地呈现并处理海量的数据。例如,一个300量子位的机器,能够同时描绘2300个不同的1和0串,这一数字几乎等同于可见宇宙中所有的原子数量。并且,由于量子位是牵连的,所以要同时处理所有的这些数字也是可能的。 其他技术 光通信:使用光来代替电,在电脑,甚至芯片间进行沟通。这将能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发展。惠普、麻省理工学院。 更好的存储技术:建造新的快速、密集和便宜的内存,解决在计算机性能上遇到的瓶颈。英特网,美光(Micron)。 量子阱晶体管:使用量子现象来改变晶体管中的电池的表现,提升性能,使得摩尔定律能够再反复,提升速度,降低能源消耗。 开发新的芯片和软件:在从专门化的芯片串建立的机器上实现代码编写的自动化。已经证明,这在Soft Machines上尤为困难。 近似计算:让计算机的内部表征数字更加精确,以减少每次计算时的比特数量,进而节省能源;允许计算机在计算中发生随机的小失误,能够释放配对的其它比特,这也能节约能源。华盛顿大学,微软。 神经形态计算:以动物大脑中处理信息的缠结和紧密联结的神经束为模型开发设备。这可能会降低能源消耗,想识别模式和其它的AI相关的任务也被证明是有用的。IBM,高通。 碳纳米管晶体管:这些卷起的石墨片材保证了低的能力消耗和高的速度,正如石墨烯那样。和石墨烯不同,它们也能够轻松的关闭。但是很难进行量化生产。IBM,斯坦福大学。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