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不好用,谁该为你的手机负责?| 315 特别报道
如下是这4颗芯片的照片和logo: (图14.1:Sensor芯片的照片和Logo) (图14.2:MCU芯片的照片和Logo) (图14.3:Flash芯片的照片和Logo) (图14.4:驱动芯片的照片和logo) 传感器芯片的公司logo是GF,这家供应商英文名Goodix的缩写G和fingerprint的缩写F的组合,型号logo是818;MCU的公司logo是MEDIATEK(联发科,台湾手机芯片商),型号logo是BD10239A;Flash的Logo是COLORADOIM(Coloradoim.com是美国IP,不可web访问),型号logo是131031;驱动芯片的公司Logo是ecgechipa(ecgechipa.com是中国IP,不可web访问),型号logo是FG11。难道组成玻璃指纹识别的这4颗芯片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大洋彼岸美国的三地IC设计公司的友谊证明? (图15.1:coloradoim.com解析为美国的IP) (图15.2:ecgechipa.com解析为中国的IP) 我们分析了驱动芯片和整个电路,没有找到升压电路,这指出驱动电压不超过电源电压2.8V。玻璃指纹识别的介质总厚度与Touch ID相当,所以玻璃指纹识别的物理能力也只有Touch ID的6.7 / 12 * 2.8 / 16 = 0.0977倍,1/10都不到。这意味着传感器能力和算法能力就必须提高到Touch ID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比Touch ID更优秀的FAR/FRR指标。尽管我们相信中国设计越来越强大,但要达到苹果的10倍以上还是有点不可思议。要是达不到10倍苹果,则第1类质量问题的存在性自证。 一些指纹手机的指纹不好用是客观事实。 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尽管前面提到的手机指纹不好用需“每月注册一次”,这个质量缺陷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重新注册来补偿,但这并不能否定质量问题的存在。每个月注册一次指纹不符合对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认识,也不符合指纹识别技术的传统表现,因为人的指纹终身不变是指纹识别技术存在的基本原理,客观上没有每月变化一次需要重新录入的可能性,只能是产品质量的问题。 但由于这个问题必须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大大降低了手机厂商进行补救的可行性,迫使大量消费者不得不进行投诉和维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购买耐用商品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由经营者举证是否属于质量问题。因为耐用商品使用周期长、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昂,由消费者来举证便会给厂商太大的漏子可钻,不利于市场公平秩序,不利于产业良性发展。所以消费者无需判定是否是质量问题,对于指纹手机厂商提出的任何说法只要有质疑,就可以要求其出具客观的第三方技术分析报告。(技术分析可参考上部分) 但是,仅仅把皮球踢给手机厂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当手机厂商向指纹技术供应商提出指纹有质量问题,要求赔偿时,指纹技术供应商可以反问之:入库检测干嘛去了,出厂检测干嘛去了,过上几个月说有质量问题,拿证据来啊!对于如何举证指纹出了质量问题这一点,皮球又被踢回来,手机厂商只能两头受气,无处维权。 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看到这些指纹供应商乱象真是令人心痛。但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家手机指纹供应商的问题,是整个指纹供应行业的问题。而催生了这个行业畸形发展的无形的手,一部分也是来自消费者,来自市场的需求,我们对手机指纹识别一味求快而忽略了追究指纹识别精度,最终受害的依旧是消费者。 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应由耐用商品的经营者对质量进行举证。想必本文已经为vivo等厂商指明了方向,我们也希望魅族和乐视等厂商一样积极应对,即使做不到苹果和华为这样的第一流公司那样把指纹的质量问题留在出货前,只要重视消费者的投诉,亡羊补牢,也为时未晚。不管怎么说,消费者始终是上帝,让上帝打开钱包买单是任何行业的生存之本。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