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推百亿港元回购“自救”
马财经问及是否有稳股价的举措,小米集团方面称以公告为准。而在 3 月 11 日晚,小米集团公告,董事会决议行使去年 6 月 23 日股东大会所授予的股份购回权。购回股份将在规则允许的 3 月 24 日后不定期进行,购回总额不超过 100 亿港元。受此影响,12 日在恒指大跌的情况下,小米集团逆势上涨 4.12%。 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中国企业被无端制裁,也不是富时罗素第一次因此调整指数成分,但小米却在最近频繁刷屏。说到底,还是因为股价跌了,而且跌得很干脆。 从遭遇不公平待遇至今,小米集团最多下跌 36.75%,要比美团、京东、腾讯早一个月见顶。在此之前,小米集团股价曾一度达到 35.9 港元,总市值逾千亿美金。 外资持股比例高 供过于求才会下跌,其中外资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为外资投资中国的重要渠道,近两年港股不仅迎来了诸多内地优质企业,还一并吸引了大量外资。这才有了马化腾和钟睒睒在中国首富榜的你追我赶,还有港交所 2020 年的靓丽业绩。 小米集团的 2020 年同样值得大书特书。不仅成功进军高端市场,前三季度智能手机收入及出货量都创历史新高,而且在四季度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4% 的情况下,小米却逆势增长 52%(Canalys 数据)。股价表现上,“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在 2020 年大涨 208%,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而这些投资者很大比例是外资。 中信证券 3 月 8 日研报显示,根据 Bloomberg,小米的美国区域的持股比例为 15.5%,中国香港和大陆、美国之外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为 41.6%。小米集团的投资可以简单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其中主动型是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被动型则是紧跟 MSCI、富时罗素等相关指数。 有了前车之鉴,在小米遭遇不公平待遇之后,主动型资金应该已经有所行动,尤其是在 2020 年大涨 2 倍的情况下。落袋为安本来也是投资的正常逻辑。这是小米集团近两个月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要讨论的是被动型资金。由于紧跟 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这部分资金会随着指数成分的调整而做出买卖决策。因此,在被富时罗素剔除后,会有一部分资金从小米集团撤出。 这部分资金有多大呢?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的测算,如果小米集团最终被剔除富时罗素、MSCI 的相关指数,预计将分别导致约 3.4 亿美元、15.3 亿美元的被动资金卖出。严格说来,这部分资金对于曾经千亿美金市值的小米集团来说并不大。但在“囚徒博弈”下,可能会有主动资金因此而加快卖出,这部分资金可能不仅仅是美国人的持股,也可以是其他外资,甚至南下资金。
此外,招股书显示小米集团副董事长林斌为美国国籍,毫无疑问也需要受到小米相关负面事件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要减持,就需要在 2022 年 1 月 13 日之前进行,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