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传媒 > 正文

腾讯电脑管家刘钊:如何手撕一个木马

发布时间:2016-05-06 15:59:27 所属栏目:传媒 来源:雷锋网
导读:在进入腾讯之前,刘钊和木马病毒并没有什么“交情”。他印象中唯一一次和病毒亲密接触就是1998年,他的电脑突然无法开机。“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中了 CIH 病毒,因为那天正

在进入腾讯之前,刘钊和木马病毒并没有什么“交情”。他印象中唯一一次和病毒亲密接触就是1998年,他的电脑突然无法开机。“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中了 CIH 病毒,因为那天正好是26号。”如今已经成为反病毒安全专家的他对雷锋网回忆。(作者注:CIH 病毒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硬件的恶性病毒,曾在1998年广为流传,作者为陈盈豪。)

2010年,研究生学习信息地质学的刘钊加入了腾讯,负责电脑管家的界面开发。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在电脑管家里有着一种远比设计界面更加有趣的工种,那就是为电脑管家提供“炮弹”——用各种姿势绞杀木马。

而一旦亲手摸到病毒和木马,这个汉子的天赋异禀便喷薄而出,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反病毒木马这条“不归路”。

腾讯电脑管家刘钊:如何手撕一个木马

【腾讯电脑管家 安全专家 刘钊】

木马“收割机”

木马和恐怖片里的僵尸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如果你选择一对一的徒手搏击,对方在数量级的优势绝对会让你死相凄惨。

每天全世界的黑客都会如细胞分裂般地制造出无数木马。而“优秀”的木马又会产生成百上千的变种。面对木马的海洋,安全研究员需要一个“联合收割机”。

刘钊参与研发的这台“木马收割机”名为哈勃分析系统,是腾讯电脑管家的后方“火力支援”。如同天文望远镜哈勃一样,这个哈勃也拥有无数的镜组,这些镜组就是判定恶意程序的“规则”。每天,全世界的全量样本都会经过系统自动筛查,那些已知的木马和完全无害的程序通过无数条已知的规则筛查,会被瞬间分进“黑”“白”两个名单。而少数系统无法判断的灰色程序,就是刘钊们的任务。

他必须使用各种姿势对其中典型程序的行为进行研究,直到明确了这些程序的真实身份——非黑即白。针对这些恶意程序添加新的识别规则之后,系统就完成了一次升级。

说到底,刘钊和同事们用来驱动哈勃的无数条“规则”才是对抗木马的“终极大杀器”。

做软件界面开发的时候,你是在和电脑交流,是严谨而精准的。


做一般产品的时候,你是在和用户交流,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


而对抗木马的时候,你是在和木马的作者——一个活生生的黑客打交道。我的对手在千方百计地逃过追踪,而我是要千方百计地抓住他。这不是在聊天,而是在斗争。

这项工作在刘钊心中的魅力正在于此。

代码背后的“黑影”

借助手上各种自动化工具,一个简单的新型木马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被识别出来;然而对于“高手”的作品,也许要花上刘钊几天时间。

在刘钊眼里,这些病毒木马背后的黑客们的水平可谓参差不齐,有些欺骗用户的方法甚至很“质朴”。他举了几个例子:

  • 我们知道图标的样子并不代表文件的后缀名。有一些木马选用了一个压缩包的图标,但实际上是一个可执行文件。这种方法自从有 Windows 那年就存在了,但是直到现在依然有木马使用,也依然有用户上当。

  • 很多人清楚“.exe”“.com”文件是可执行文件,点击的时候会慎重。但是他们不知道“.scr”也是可执行文件。如果木马伪装成这个 Windows 的屏保类文件,可以轻松骗过很多人。

  • 还有很多木马被黑客设置成隐藏文件,和一个“.bat”的批处理文件或快捷方式放在同一个压缩包里。很多小白并不知道,只要打开系统选项,就可以轻易看到藏身于此的木马。一旦点击了指向木马的文件,就会瞬间中招。

在办公室里,经常传来刘钊的惋惜。

在看到这类木马的时候,我第一时间不会想到木马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反而是想到的是受害的用户,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才会上了这种简单骗局的圈套。

腾讯电脑管家刘钊:如何手撕一个木马

【黑客袭击乌克兰电站的内藏宏病毒的 Excel 文件】

然而,刘钊所代表的安全研究队伍正在迅速壮大,他们的专业技术可以迅速赋能管家类软件,用户利用防护软件可以轻易查杀这些“简易木马”。这种情况反而倒逼黑客不断升级自己的“武器”。这两年,黑客和安全研究员之间的“神魔斗法”突然变得白热化,开发木马的黑客们已经把欺骗的对象从用户转移到安全研究员身上。

常见的宏病毒,是在 Office 文档中加入一段 VB 代码。然而现在很多黑客并不在常规的代码位防止恶意代码,而是放在窗体的文字里,这就可以逃避一些自动工具的查杀。然而,为了逃避安全研究员的手动查杀,他们还会把代码文字的大小缩到最小号,当安全人员打开代码查看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

另外,有一些黑客还会为木马的指令进行“加花”——采用CPU指令集里面非常冷门的指令。本来用一句“滚犊子”就能说明白的指令偏偏被说成“翻滚吧牛宝宝”。对于计算机来说,这些“加花指令”和正常的指令没有区别;但是对于屏幕前的安全研究员来说,满眼都是忧桑。

很多木马会被作者隐藏在正常的应用程序之中,他们仅仅改动程序中的几行代码,就能达到恶意的目的。而对于这种“带病的”程序,其中恶意代码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当那些“不说人话”的指令夹杂在数万行正常程序的代码中的时候,手动找到这些“李鬼”就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了。这个时候,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木马放在沙箱中执行,在动态中观察木马究竟会做出哪些行为。

简单说来,沙箱就是一个封闭的虚拟环境,恶意的程序会以为自己成功感染了用户的系统,从而开始恶意行动。这样就让它们瞬间露出马脚,现出原形。

然而,神魔斗法还远没有停息。很多木马“进化”出了一项功能,那就是检测自己是否在沙箱之中,或者检测自己是否被安全研究员用动态调试器所控制。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