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运营:为何用户来了就走? 为何不愿贡献内容?
这种矛盾在手机移动端特别突出。手机屏幕小,外加微信等巨无霸APP多年对用户刷瀑布流习惯的培养,大多UGC产品APP除了首页的内容之外,其他菜单层级的内容被点击率是非常低的,菜单每深一层,进入该层级的用户数都呈指数级降低。(*通过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层级菜单、话题等分类方式也是让内容获得更大曝光的方式之一,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故本文不就此进行进一步探讨。) 以笔者在简书上的文章为例,我被推荐上首页的文章与没有推荐的文章阅读量之比一般是300:1。知乎也出现类似的情况,首页刷出的问题几乎都会成为热门问题,而剩下99.9%的问题都常年被打入冷宫难见天日。 “首页”主宰了流量及用户注意力的生杀大权。显而易见,首页资源的稀缺与内容生产者的海量内容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如何解决? 答案是:让“我的首页”更懂我,降低“中心化”的权重,去除马太效应。 任何一个UGC平台,无论有意或无意,多少对用户及内容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或者首页由大V掌控,无论是运营强干预还是“大V刷屏 ”,最终的结果都让UGC变得更像PG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成为少数人的播音器。 至于内容是否真的质量更高……很难说。 人人胃口不同,用户不吭声,他直接脚投票。微博沦为小道消息八卦资讯就是一个例子。 当然,我看得出知乎、微博都已经极大地降低大V们在首页的影响权重了。 大V的马太效应不消除,会极大的挫伤优质内容生产者新秀的积极性,我又想黑一下微博了…… 比起大V干预,更大的伤害或许是“公众选择”或者“运营干预”。 例如,满屏都是大众选择的最热门内容,或者编辑根据公司的运营需要推荐的内容,但笔者认为,这依然有强奸用户品味的嫌疑,多年以前“动感地带”不是都说了嘛:我的地盘听我的。 因此,除非你是PGC,像逻辑思维一样将内容做到极致。否则,请至少将“中心化”影响的权重降低至50%以下,另外的50%,根据用户的画像、内容标签、浏览点赞记录、浏览时间,包括用户的自主关注对象来达到内容的过滤及选择的目的。 此外,让用户进行“不喜欢”操作也是一种高效的辨别用户口味的方式。 早前,我曾惊喜的发现今日头条、知乎都有类似的功能。然而体验了几次发现,无论我“不喜欢”了多少次,类似的内容还是反反复复出现。难道这功能只是为产品方筛选内容的质量,却完全不为用户考虑远一点么? 弱弱说一下,今日头条因此再也没出现在我手机上了,我的感觉或许有偏差,我觉得它就是个八卦段子资讯聚合平台,这不能怪用户吧…… 六、生命周期 我一直坚信,如果你能提出一个深刻的好问题,那么,你的问题就已经解答了一大半了。 可悲的是,生命周期属于一个非常重要却又极易为平台所忽略的一个好问题。 内容的生命周期 内容无论多好,都有它的时效性、流行性,沉下去之后,就没有价值了? 不是的,UGC平台的运营者有义务将内容价值进行最大化: 一方面可以考虑在UGC平台内设计“专题”,重新对一些过往优质内容进行加工编辑收录,让平台众多有兴趣但错过该内容的用户能够容易看到; 另一方面,可以将部分精华内部包装成电子书或者为其他内容平台提供素材,让内容生成者获得更大的激励同时,又能够对外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到自身的平台上,一种多方共赢策略。 UGC自身的用户生命周期 任何UGC平台由于它定位的特殊性,一般不能奢望陪着用户一辈子。 尤其是垂直类、为特定群体服务的社区生命周期往往较短。例如相亲交友类、婚纱拍摄、母婴类、应届生求职类等。当然,其他游戏娱乐类社区也不能幸免,二次元的孩纸们也不会一辈子二次元……他未来可能三次元,四次元(.Q .) 强调用户生命周期的好处就在于:重视新用户的持续培育,为平台输送新鲜血液。这方面通讯运营商、银行信用卡的意识算是特别强烈的。 另一方面,我们能否对即将离开平台的元老们做点什么? 封个神榜、默默纪念、然后say goodbye,还是……?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