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UC不再是浏览器,40岁的何小鹏下半场去哪儿?
2004年,何小鹏认准了“不能打工一定要创业”,和自己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梁捷一起创立了UC。在P2P下载、手机浏览器、邮件客户端3个创业方向最终锁定了手机浏览器,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是风口,“那个时候很屌丝的,我也不知道未来是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竞争也不会那么激烈。” 12年后的今天,何小鹏用活下去这3个字来概括创业的头3年。在此期间,UC一共花了110万元,其中向丁磊借了80万元,自己想办法凑了30万元。这段拮据的日子和现在的初创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几个人的一个小团队就能融到几百万,然后大手大脚花钱,这点让何小鹏很不理解。 俞永福加盟后,UC很快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公司的业务和员工数量每年都成数倍增长,何小鹏回忆说中午去食堂吃饭不看员工卡已经分辨不出是不是UC的员工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2006年11月因为联想投资内部决策没有通过对UC优视的100万美元的投资,俞永福接受何小鹏、梁捷的邀请,辞掉联想投资副总裁加入UC并担任CEO。新官儿上任后,俞永福很快就为UC拉来了400万的天使投资。 UC在积蓄能量的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在蠢蠢欲动。 转过年来,UC就面临着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个重大抉择—— iOS 和安卓的横空出世让何小鹏的心里没了底,放弃塞班时代取得巨大成功去押注安卓,他显然拿不出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最后选 择了一个相对折中的办法,调集公司的精锐部队开发安卓,其他操作系统的产品线也继续研发。那一年里,以HTC为代表的安卓手机在国内取得了势如破竹的进展,主打省流量的UC也在同期实现了业务量增长13.5倍。此后的3年是智能手机的红利期,也是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红利期,踩对了点儿的UC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 好景不长,创业者一窝蜂涌入移动互联网,曾出不穷的APP冲击着浏览器在手机桌面上的入口地位。HTML 5技术的不断成熟,又让UC看到了夯实入口地位的机会。UC在HTML 5 方面一直动作频频,搜索引擎的能力、内核的处理能力、渲染等方面都多了很多优化。早在2012年,UC就对外披露了旗下Web App开放平台――UC应用中心的相关数据:应用添加次数超过9000万,逼近1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收录HTML5应用超过400款。同时,根据来自UC游戏开放平台的数据,基于HTML 5的手机游戏已经实现盈利,平台上表现最好的一款游戏月收入已经达到50万级别。HTML5不再只是实验室中的标准,已经可以为移动开发者、用户带来价值。事实上,HTML 5虽然起了风,但暂时并没有起势,最近一年讨论HTML 5的声音也明显变弱。 2年前,UC并入阿里又让这家公司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实上,并购前何晓鹏度过了多个不眠之夜,团队内部也在争论,焦点不在于价格条款,而是“未来应该做成什么样”以及“会不会面临大清洗”。出于UC未来能做多大以及公司能够达到何种高度的憧憬,冲淡了何小鹏心中的顾虑。 2014年6月,UC进入了阿里时代。 加入阿里的1年后,UC浏览器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改版,最显著的变化是向下滑动屏幕后会出现信息流,根据每个用户不同的兴趣标签,推送相应的资讯、服务等信息。这次改版的背后,显露出UC想要冲破浏览器这个身份的禁锢,成为信息、流量最大入口的野心。UC浏览器总经理朱挺告诉钛媒体,“我经常说一定要忘记UC是个浏览器”,并给出了这样的理由,“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本身就阻碍了大家的一些思考,浏览器只是个工具。我们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已经抛弃了浏览器这个帽子,其实就是一个入口,我们希望能够提供用户所有需要的东西。”2016年3月的数据显示,UC头条的日曝光量已经超过60亿,日均阅读次数超过5.7亿,每天累计超过650万次的用户评论。 新浪微博加入阿里后,用户抱怨最多的问题在于广告变得无处不在。UC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如何在广告变现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数字营销未来两个大的发展趋势分别是精准营销和原生广告。何小鹏一度认为引入了广告,就会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直到他看到Facebook的数据,“我们和Facebook在海外有合作,广告位置的填充率只有20%,投放了两次,但是最后产生的价值是我们的10倍,这说明他们的投放用户足够精准,也拥有足够多的广告主,广告做得也很原生,看起来不像是广告。” 一家创业公司被巨头收购后,战略定位发生转变、创始团队面临大清洗的情况并不少见,UC明显是个特例,不仅没有被吞噬,反而因为吸取了更多的养分变得日益强大。经常会有人向何小鹏请教被巨头吞并后怎样保持相对独立,他通常会给4点建议, 第一,不要对赌,对赌让你的业务走形。第二,规模不要差别太大。阿里当时是两万人,我们3000人,还是差别很大,但是不会太大。第三,要有环境独立发展,比如UC在广州和北京,而阿里在杭州。第四,两者之间最好不是上下游关系,UC干的业务阿里不懂,阿里干的业务UC不懂。 很多人会觉得UC加入阿里后最精彩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何小鹏却觉得下半场才刚刚开始。在完成从工具产品变成数据内容平台的转型后,何小鹏不仅看到了用户价值,还看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正是因为商业化能力的大幅提升,也让UC未来有了更大的空间。“未来浏览器的形态很有可能就是上面一个都搜索框,下面是浏览器告诉你想看什么。然后你想看更多就刷一下,加载更多的信息。”(本文为节选,全文见《商业价值》杂志6月刊,记者/马婧,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延伸阅读: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