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是怎么拿到你的营销预算,让你不拍不行?
调性和商业化并不是一对矛盾体,李明懂得这两点需要平衡。尤其当内容营销成为重要营销方式的今天,短视频被李明称作“标配”。目前二更已经实现盈利,一方面持续输出自己主导的视频,另一方面接收商业片的拍摄需求作为营收,品牌营收两不误。 从二更对导演的投资看来,短视频公司正在迅速构筑行业壁垒,未来短视频市场恐怕不是品牌自己找视频团队可以搞定。 以二更将在成都成立的影视基地为例,李明表示,该基地会起到孵化团队和孵化项目的双重作用,“孵化团队主要是给导演对接资源、提供设备和场景,孵化项目则更重制片环节的资源,包括对IP的打造、资金以及项目人员。”李明透露,下半年有尝试做大电影的计划,打造自己的IP,给导演更多机会。 而导演在对接商业项目时,往往还需要提供商业全案,所以李明透露,今年会在北京成立策划相关的子公司,专门对接商业客户的需求,“比如你今年要推新的产品或者品牌理念,我们会围绕这个理念去制订营销方案,这个方案会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视频营销方案,从脚本到方案,包括由什么团队和演员来执行;二是配合视频的传播渠道,包括这些渠道需要配套海报和文案。在渠道方面,我们会用大数据的方式告诉客户受众匹配度高的渠道以及对应的报价。” 媒体矩阵的人群蔓延 二更视频的粉丝有65%是30~35岁的男性,另一子品牌“二更食堂”的受众,则以城市白领年轻女性为主,两者之间重合度较小。这也是二更接下来要做媒体矩阵的判断依据,“越是头部的受众,他们的需求越是多元并且精致的。”隐藏菜单、慢慢来、更城市等一系列新媒体品牌逐个诞生。 除了走文艺范的内容,二更也在尝试更为垂直的领域,“比如说汽车、经济、体育等,这些不是商业定制的内容,但却是有商业变现空间的。” 现在,二更的导演生态已经初见端倪,在全国20个城市合作的影视团队超过200家,专业导演超过1000个,年视频产量3000条,平均每条视频播放量超过300万。同时覆盖了几乎所有视频播放的渠道,包括视频网站、电商平台、新闻客户端,还有地铁、航班、楼宇等超过100种形式的渠道。 “但是最看重的渠道还是微信、今日头条、美拍、秒拍等可以和受众直接互动的渠道,用户的评论通常是比播放量更加重要的参考信息。”李明表示这些维度的数据也是考核导演的重要依据。 采访前夕,郭庭甫刚从鹤峰拍片回来,这是他在二更接到的第一个“商业片”任务。正如李明说的那样,二更正在给导演搭建一个具有成长空间的平台,通过拍摄日常短片锻炼自己对片子的把控能力,进而涉足商业片提升自己的商业嗅觉,而其中出色的成熟导演则有机会开发IP,实现大银幕导演的梦想。这些可能性,也暗示了短视频行业可能的未来。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