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策划 > 正文

取长补短!揭秘日本设计界强大背后的深层原因

发布时间:2016-10-10 02:15:46 所属栏目:策划 来源:优设网
导读:副标题#e# 编者按:今天这篇近万字的长文是@Goodmor宁整理大量资料后总结的,从日本设计的兴起过程聊到中国设计的发展,超多史料,还附有他与设计前辈张子健先生的访谈呦。 日本设计,可以说是世界设计大军中的一面旗帜,在设计界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

真正启蒙我商业设计的那位仁兄也没读过什么大学,甚至连中专都不是学设计的。他的经历颇为神奇,2000年的时候因为找不到工作,所以在快餐馆做服务员,老板看他业余会点美术功底(业余爱好画漫画,曾在《漫友》画过些不温不火的短篇),老板就让他画餐厅的手绘海报,存了点钱就拿去买了台二手电脑,然后闭关狠学,结果有了点基础了就去混迹各种广告公司,然后有能力了就开始进入4a公司锻炼,最后,出身并不高的他却不妨碍他在国际上拿了n个大奖(大家耳熟能详的什么设计年鉴、亚太年鉴、包括获得五角设计的认可和接见),现在说他很成功倒算不上,但是在大城市也有车有房有自己的公司,一个半路出家的中专生为起点。人家那真的是一招一式狠学出来的。

可见,是不是科班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比科班更努力的心。笨鸟可以先飞,不飞的只能是鸡。

市场不规范才有机会,浑水才好摸鱼,如果像国外市场广告法那么规范,哪有我们吃饭的份?拷个素材,版权费都够喝一壶的。

界面设计 日本设计 产品设计

总结:

作为90后的设计师 @喜欢摄影却又爱画画的设计师 ,也有自己对设计感悟:

在我看来,中国的设计发展的有些畸形,抛开整体的设计环境不讲,我们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考量,我认为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内心普遍有些浮躁,这点非常不好,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而不去考虑设计本身的价值与内涵,会导致我们的设计作品缺少“精神”。所以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我们首先就要戒掉浮躁,中国的设计需要沉淀下来,需要从本质上去思考,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做到良性发展。

作为90后,我想和我的同龄人们说:既然,我们选择了设计这条道路,那么就请你去热爱她,用心去做设计。戒掉浮躁,戒掉抄袭的通病。平时,我们要多看、多做、多积累、多参加一些设计比赛,充实自己的设计生活。同时,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文化内涵,了解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智慧宝库,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势必会成为中国设计发展的沃土,作为未来的设计师的我们更要去了解,我们要学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相信,在我们这群年轻人中间就会出现那位90后设计师的领军人物。

下面是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非常有幸采访了创研综合设计研究所研究员张子建老师,并且整理出了三个问答分享给大家。(G:Goodmor宁,Z:张子建)

G:张老师,您从事设计行业多年,如何看待中国目前设计行业现状?

Z:改革开放后,设计业才开始慢慢发展,到现在,虽然跟日本、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发展时间短,但是我们发展的速度很快,可发展时间短会出现一个问题,中国设计行业的历史积淀和转换过程几乎没有,很多都是跳跃性发展,最为基础的东西明显缺失。目前,中国的现状蜕变性的基础是不足够的。而且因为市场需求及发展需求的缘故,导致对于设计行业要求非常高,所以造成整个行业的质量其实是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

G:对比起日本和西方设计,我们有比较大的差距,您觉得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什么?

Z:我觉得主要是对于本土文化的学习,也可以说是把东方文化向设计化的转变,日本设计,它能把东方的气质跟现代设计很好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核心。我们跟西方设计学习,主要在商业操作层面上。尤其是跟美国学,比如设计咨询、设计思维、市场调研等。而商业价值这块,我觉得非常重要。而对于文化的挖掘反而可以跟日本学习。

G:您每年都会做很多对设计有意义的事,您觉得做这些事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如何推动中国设计行业发展?

Z:每年我做那么多事情,其实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把意识观念传播出去。一方面是设计的商业价值,这个商业价值可以用设计咨询的工作方式来进行。从而达到普及和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它的社会性,社会性主要通过一些设计活动来传播。比如近期的雾霾展,还有“社会×创意”系列大赛等,这些都是社会性的一个表现,这两部分加在一起,除了对商业化思考外,更为重要的是对文化的思考,这两个都能促进商业本身观念的更新。因为观念的更新会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影响。Goodmor宁你写的这篇文章,我觉得最大的作用应该是给设计师带来一些启发。去帮助他们更加理解设计的本质,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设计师进行观念的转变。

而对于设计的理解,张子建也有独特的看法,首先它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而这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设计师只是把这种本能、天赋通过不断地训练,使其最大化用于职业中。

其次, 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它面对的是多学科的交叉问题。我们通过设计这种行为,调动相关学科知识来解决某一个问题。

第三,设计是一个当下的行为。了解这点非常的重要,它既不是过去的行为,也不是未来的行为。设计只解决当下的问题,它也不去追求永恒的正确答案,而是合适的答案。总有些设计师希望通过设计来解决遥远未来的问题,但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可笑的。因为,现在得出的答案在未来一定会失效。

总结下设计是什么:设计行为是人类的本能,它会调动所有学科的知识,针对当下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

在文章最后,我想谈一下我对日本设计的一些看法。

  1. 日本设计关键词:简洁、写意、孤傲、细腻。
  2. 日本设计印象:

整体印象就如第一个问题所答的四点,这里我想特别谈一下孤傲这点。

在大部分国家,所谓的好设计或者设计的标准都是相对固定的。但在日本,几乎不存在固有的标准,并由此催生了一些界定模糊的、奇异的设计,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正因为有了这些设计,日本的设计形态显得独具一格,从中表现出一种孤傲的气质。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