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懂跨境电商的前生今世
三、国内物流公司与海淘 国内各大巨头也并非没有行动,如顺丰在 2014年 推出了 “全球顺” 服务。业内人士认为是想通过这个突破口去开展国际快递的业务。国际快递是垄断行业,利润较国内快递要高的多。 其实从历史上讲、顺丰一直在做跨境电商,而且做得很大(尤其生鲜)。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感觉到顺丰在做跨境电商: 企业文化因素:顺丰的王卫向来低调、属于闷声发大财,整个公司也很低调; 企业历史因素:顺丰当年起家靠的就是中港件、可以说顺丰从诞生之日起,血液里就包含了跨境快件的基因。而中港运输的方式向来属于灰色区域、不适合高调宣传。 而申通快递美国官网 2014年 正式上线,其首磅价格则低于先行者顺丰。申通负责人表示:公司看重海淘业务,将通过海外加盟、控股等模式加速扩张。不过业内人士担心,相比于海外建立配送点,加盟模式存在风险。 海淘转运业务是各大企业争做国际市场的原因。顺丰自建平台 “海购丰运” 成功出海,天猫国际、京东、唯品会也纷纷涉足海淘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缩小,高利润的国际电商配送市场更具吸引力。 四、跨境进口电商政策 近年来,一系列跨境进口电商政策赋予 “海淘” 合法身份,确认监管和征税方式,降低关税: 一系列政策都是政府促进消费回流国内的决心、是明显的政策红利的信号。业内人士认为即便跨境电商的税收红利在未来会逐渐关闭、一般贸易说率可能平缓走低,但目前而言形式大好势不可挡。 五、跨境电商市场分析 根据易观智库提供的中国跨境进口电商 AMC 发展模型,经过 2007年 前探索期、2008年“毒奶粉事件” 导火索引向的启动期,现国内处于发展期状态。而据《2014年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3.75 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 38.9% 。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26.43 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渗透率达到 14.2%。 六、国内跨境电商主要模式分析 以下为各模式中玩家举例: 1.导购 / 返利模式: 什么值得买:定位于消费决策平台,通过购买、评论和分享等把用户与优惠、海淘、众测、咨询、原创分享和商品百科连接,增强消费粘性,与各大网站合作可进行连接跳转。 2.自贸区 / 保税区平台模式: 跨境购:依托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宁波,整合临港地理优势、政府资源、企业资源,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2012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批准,宁波成为国家首批 5 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 2013年9月:《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业务及技术实施方案》正式通过国家海关总署审批 2013年11月: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正式启动运行 2014年3月: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正式改版为跨境购平台 3.平台为主模式: 天猫国际:依托阿里,具备先天的流量优势和货源优势 洋码头:国内最早、最大的独立海外购物平台,直接让海外商家 / 买手对接中国消费者,交易体系与物流体系并行,构建海外购物生态系统。 京东全球购:依托平台的资源优势在跨境电商领域快速崛起。 4.自营为主模式: 苏宁海外购:打通物流、支付、报关各个环节,自营 + 平台全面进入跨境市场 货源供应环节:自营为主,平台为辅 物流报关环节:成立 “苏宁物流报关代理服务有限公司”、海外仓和保税区 支付结算:易付宝 + 任性付 考拉海购:网易自营 + 庞大用户积累 + 特卖 + 保税仓发货,迅速切入海淘市场 保税仓发货(90%以上)+ 海外直邮 保税区清关 +EMS 派送 网易在互联网的全面布局,迅速实现用户导流 现在平台受制于当前的国家政策、同步性较高优势不明显。 国外品牌不会给各个平台授权,假货严重; 正规海关进口:参考前海保税仓、一次最多 20 个单品,所以平台就卖几个爆品走量,大家拼的是价格;平台为了客户发放补贴却也不是长久之计; 自营需要压库存,仓储和人工成本上升导致做不了低价;一些垂直电商走海外直邮、用户购买之后电商再去海外购买发货,严格讲在和走私打擦边球; 各平台的差异还是在于采购渠道不同。举例天猫:天猫是平台、通过天猫上的公司进行采购,考验的是传统渠道实力;故一些垂直细分电商有一定优势,它在领域精耕细作多年、和品牌有良好的合作,没有授权但可以有一定折扣 七、跨境电商为什么火爆又为什么都会死? 近年来,随着媒体对跨境电商的活跃报道、资本对跨境电商的热烈追捧和政府对跨境电商大力支持,跨境电商行业可谓十分火爆。而真实的情况是资本、政府和创业者都跑到了消费者前面,入场的选手们在互联网 + 资本 + 政府的作用下相信这一新兴市场必定一片蓝海。它仍是个新兴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群雄逐鹿的热闹场面终有一天会结束,到时才是这个行业真正成熟的标志。 而对于海淘而言,其主要的赢利点就在于国内外品牌的差价与海外品牌在国内销售的不给力。简而言之,海淘赚取的是海外经销商和国内代理商的利润。有分析者悲观的认为必死:当跨境电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被品牌商抛弃、其所作所为不过是帮海外品牌培养国内消费者,当品牌商到来之时即为跨境电商死亡之日。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