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创业热点 > 点评 > 正文

"在行"行家接单剧减,中国首个知识付费产品成为过去式?

发布时间:2017-04-23 13:16:50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刺猬公社
导读:副标题#e# 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最重要的一点:反馈,所以目前分答还不能替代在行。 本文转自刺猬公社(微信ID:ciweigongshe) 作者:哲铭。 “我们这个 400 多人的行家群里,很多行家已经一个月 1 单都没有接到,而去年7、 8 月基本每天都有单。”在行行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最重要的一点:反馈,所以目前分答还不能替代在行。

本文转自刺猬公社(微信ID:ciweigongshe)

作者:哲铭。

“我们这个 400 多人的行家群里,很多行家已经一个月 1 单都没有接到,而去年7、 8 月基本每天都有单。”在行行家、声音教练殷冠鹏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说,他从 2015 年 8 月加入在行,目前已见过 291 位用户,是北京见过用户数非常靠前的行家。

一名不算活跃的在行行家也说,此前大约 1 个月能接到一两单,但从去年 11 月到现在,他只接到了一单,“好像突然大家都不谈在行了,在行成了过去式吗?”

从一款令人惊艳的知识付费产品,到现在遇到瓶颈期,在行可能需要升级或突破的地方还很多。

一度引发热潮的知识付费首例

诞生于 2015 年 3 月的在行,以“知识技能共享平台”身份出现于公众视野。上线后,在行迅速引爆了知识付费这一概念。

极光大数据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内主流知识付费类App始于 2015 年,目前共有 11 款。 2015 年一共上线了两款知识付费类App,第一款就是果壳出品的在行,另一款是得到。

而后一年,知识付费迎来了春天。 2016 年先后上线了 7 款知识付费App和相关产品,包括 “千聊”、 “值乎1.0”、 “赤兔2.0”以及在行内部孵化的在线问答产品“分答”等。知识付费风口在有价值信息稀缺、消费升级以及用户的付费意识逐渐提高的时代背景下涌现。

1111

与这些知识付费音频相比,在行最大的不同是提供了线下见面的场景。

据界面报道,姬十三及其团队在确定交易形式时,通过反复地做实验、假设、去除不可能的情况,最终还是确定为线下见面。他认为,面谈较之打电话,更为轻松且要求更低。

曾实习于在行的员工张心仪对刺猬公社说,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在行线下形式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很多事儿不见面说不清楚,比如健身姿势矫正,或者技能培训。

其次,即使很多一对一的咨询,比如改简历、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等等,见面效果会更好。学员也能知道行家在这一段时间里完全专注于他,并且两人都有即时反馈。

在行上线之初,曾一度引发朋友圈刷屏热潮,好奇围观者多,参与者也多。殷冠鹏说:“去年八月的时候单特别多,每个月二三十单,基本每天都有。”

2222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家对刺猬公社说,刚开始的时候对在行特别好奇,觉得确实是个有想象力的产品:一方面能够结识很多行家,另一方面,有专业问题,也可以随时找到解答。

他不仅回答问题,也是其他行家的用户。“我很感谢在行,我在上面认识了很多人,有些还成为了好朋友。但现在我也不怎么用在行约人了,也基本没人约我了,可能大家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

多位在行行家告诉刺猬公社,他们现在已基本无单可接了。

刺猬公社向在行求证,在行市场部员工唐小彤称:“目前在行的用户和行家都在如预期增长。”不过,她拒绝提供相关数据。

从在行所开城市数来看,目前只有 9 个城市。在行刚上线时就有 4 个城市,目前来看增长速度并不快。

行家不“在行”的质疑,与堪忧的复购率

要想成为在行的行家,只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并由后台通过即可。

3333

申请材料并不复杂。基本信息部分,需要提供真实姓名、任职机构、头衔/职位、工作年限、手机号、邮箱、常驻城市以及在常驻城市经常活动的区域,也可以提交身份证明人和名片,但不是必选项。并不要求提供身份证信息。

个人介绍部分,必须要填的是,从业期间做过的项目或工作内容,在职业或兴趣方面的成功经历分享等。

话题部分,申请者要填写的是,话题相关的行业现状或趋势,学员容易遭遇的困扰,行业中容易陷入的误区,能为学员提供的帮助,以及在该领域中的资历或成就等。

申请页面显示,提交申请之后,在行会在 3 个工作日内做出反馈。

这样的遴选机制并不能保证行家真正“在行”。一些用户向刺猬公社反映,“行家有些还行,有些就很水”。

在行的用户李鸣(应要求化名)说,他曾约见过几次在行行家,“满意和不满意的一半一半吧,有次我着急请教一个劳动人事纠纷的行家,她理论谈得挺好的,就是没法很有针对性地帮我出问题解决方案,还不如我上百度搜。”

让他反感的是,他请教的一些行家,明明比较水,还要求他给满分好评,“有次我请教一个行家,话题是创业项目怎么获得天使投资,但行家基本没给出有价值的建议,结束了还当面提出要求,让给 100 分,我也不好意思拒绝,只好评价了一句‘很赞’。”

有些行家也觉得委屈,认为是用户有时候期待值不合理。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