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创业热点 > 点评 > 正文

一条:如何坚持做美好的事儿并有力量地生存?

发布时间:2016-06-23 08:26:18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极客公园
导读:一条的创始人徐沪生向我解释了以上数字的意义:5 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是他们的产品,10 小时是完成一条视频所需的素材时间,十万加是这些视频的最终阅读量,2000 多万是他们微

「我们今天有这样一个平台,有千万级的用户,有能力做一件更了不起的事情,而不是急于从用户那里变现。」一条的第一步是成为一个生活方式的电商平台。徐沪生说,一条未来一定是一个数据驱动型公司,一年拍了几百集视频,它能判断哪些产品是好的。

一条将美物推荐给 2000 多万用户,转化率很高。利润也比那些打价格战的电商要高几倍。一条没有任何库存风险。

产品选得好,就几乎没有投诉,用户收到东西之后,几乎都是超出预期的。

你卖的是小众的东西,你的用户基数就要足够大。同时,与品牌商的合作不能妥协,一切输入都要遵从一条的价值观,否则,你可以走人,我们放弃合作。这是一条做电商的底气:我做的视频足够好,认同,你便向我靠拢,坏东西想靠拢我未必接受。而最终,用户、一条和品牌之间,形成一个完整、同一的价值认同。

紧接着,两个小型的设计酒店将会动工。像无印良品一样,这将是一个充满一条味道的生活空间,是一个生活美学空间的最大集成,是把一条从一个视频变成一个实体店的实验。

一条会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平台,电商是一部分,其它也有各种可能性。徐沪生举例说,「比如针对北京、上海的中产阶级家里装修找不到公司的,我们这里的设计师团队都强。当然也要条件成熟。总之我们希望做的事情是,觉得美国人(生活)水平都很高,日本也很好,台湾也起来了,我们天天低档,没道理对吧?那你就要有商业的资本,我们去撬动这件事情。」

不苟言笑的徐沪生多得是理想主义者的固执和坚持,一条的目标可能是成为像宜家、无印良品一样的生活方式品牌,但现阶段的他对以后事情又有点说不准。未来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群用户认同你的风格,认同你的价值观,认同你的视角,你就能够有力量带动一群人去实现一些东西。最开始靠视频,中间可能是电商,后来还会有实体公司,再之后可以无限延伸。带动一群人,而且你不需要妥协。」

强大内核,自成系统,无法拷贝

徐沪生回想起自己创业之初的那股劲:「当时我们想的就是 all in,去他妈的不管了,大不了我们做一个小公司。拍拍视频,当时就十几个人,怎么也能养活自己。」

「从我个人的愿景来讲,我就做个 2 亿美金的公司,估值是不是增长我也不在乎,只要投资人基本的诉求达成就完了。我们也不想发财、也不想干嘛,这时候第一位诉求就是要做的符合自己的愿景、标准。」

他们希望新的内容、新的产品,可以通过完全不受干扰的方式,用很极致的方式,按照一条的标准生产出来。「你造出来之后,我相信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喜欢它。但是一旦我做连接,所有人的意志就加进来了,这件事情反而会变得很糟糕,不够极致,不够现象级。」

徐沪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徐不疾,即使他要表达自己扬长避短、不计后果、单刀直入的决心时,他还是在耐心地冲泡杯中的茶叶。

找到了一个自己擅长的方向,也没什么志在必得,只是不在乎结果的放手一搏,这大概是驱使一条成长的最核心动力。

这种不在乎,反而使得徐沪生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自由。有些别人看来不值的事儿,他也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不成就不成。他从来都不具备必成的决心,「一旦你觉得自己不能死,那个时候就会在很多事情上妥协。」

一条:如何坚持做美好的事儿并有力量地生存?

人说无欲则刚,把这些想清楚之后,人反而变得更加有力量了。

但是最初的那个核心驱动力不能变——徐沪生和一条想做的是创造美的东西。这种创造美的价值的中型公司在此前的中国并不常见——如你所见,一些理想主义者想着做些改变人们审美与生活品位的事儿,不论手机还是自行车——在商业上,他们都并不算特别成功。

但徐沪生赶上了微信早期的传播红利。一条的崛起首先在于它内在的、稳固的核心力量。其次则在于,移动互联网把快速传播、链式反应变为现实。

移动互联网让人们越来越有力量能够点亮一个东西。比如一条曾经制作了饮茶的视频,而这条视频最终能够传到北欧、台湾。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一条的用户基数已经达到了那个能够将火花燃成熊熊烈火的临界值。

一条、粉丝与他们合作的品牌——好像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审美标准与认同感的群落。有那么一群人生活在这个群落里面,对美的追求是他们聚集的基础,有一堆东西让他们有归属感、认同感,而且这个群落会越来越大。

一条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一直以来,中国的商业世界对审美的价值是低估的。徐沪生和团队那种统一并且高标准的审美能力,贯穿这家媒体、这个系统的始终。最终,一条向商业社会证实:审美也能变成一种估值。

「内容就是最低的破坏成本,最高净值的中产阶级人群是最宽的护城河。你可以复制我的模式,但无法复制我的审美、体系与内核。」

有强大内核,无法被人拷贝:所谓的商业可能性就在这里。徐沪生说,接下来几年中国可能会有一批独角兽,或者 5 亿美金左右的中型企业。它在创造美好的东西、创造更高的价值,并且是无法被拷贝的。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