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四小时演讲:创业者要处理的10大关系
关系之五:与媒体的关系 处理与媒体关系的底线和本线是做好公司,别干坏事。但即便如此,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人夸赞你?如今的时代,注意力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我入行时一度鄙视这种观点,不喜欢成天做噱头。可是到了今天,获取外界关注可能比设计产品还难。有人说,我的产品一出来就一定有关注度。其实不一定,还有竞品存在,你如何先声夺人?其实很多时候正是媒体关系决定的。 所以在早期创业者团队中,需要有人能处理媒体关系,或者尽早聘用擅长做媒体关系的公关。 今天很多投资者告诫创业者要低调研发,千万别让人知道你。有没有道理呢?非常有道理,但是这不代表你的公司也要完全默默无闻。 我认为,早一点对外透明,可能对你的团队以及你在未来市场中获得更多资源是有帮助的。希望创始团队能够早一点意识到,恰当地处理媒体关系,讲自己的故事是值得的。就我自己而言,出去演讲、接受记者采访,根本没有半点荣耀感,但我知道我有责任做这件事。如今有人写蓝港,写斧子,写王峰的成长史,我都不敢看,不少文章吹捧上了天,我寻思我有那么好吗?看到负面的信息,我又寻思我有那么差吗? 既不要把媒体报道当成荣耀,又要积极参与到媒体的报道过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因为它是你的使命之一,让你的企业被众多人所知道,至少让行业了解到你,有人会慕名而来,看有没有机会合作。我在多年创业过程中,的确很多人投奔我,我后来想了一下,可能因为创业伊始我们就被媒体包围了,当然过度曝光也不好。 如果不断地对公众发出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声音,对你吸引人才大有帮助。应聘者会觉得我看过你的故事,知道你们怎么走过来的,甚至会说我搜索过你们,我觉得你们挺有意思,我记得你的哪句话,我有一个观点想跟你分享,或者我有一个疑惑想向你求解……那么你和应聘者就进入到一个特别良性的沟通轨道中,而不需要费力地去向他解释。 再小的公司,都要尽可能学会讲故事。要珍惜媒体资源,不用早期就找一个部门天天帮你轮发所有稿件,不用请几十家媒体天天轰炸式地报道你们的业绩,也不用CEO成天泡在媒体关系里,好像没人报道就觉得很不安,而是要真正想好你要做什么,找一个能听懂你故事的人去帮你写,这是有价值的。 我最近发现有很多创业者,先自己申请一个公共账号,写一篇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为什么要改变现状,其实大家对这样的人还是很好奇的。如果你写不明白,就找一个好的媒体来帮你表达。 此外,我自己总结下来,媒体关系做得好的初创公司确实更容易融资,凡是公众影响力很强的人物,拿A轮融资非常的轻松,因为他有自己表达的方法,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自然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关系之六:与政府的关系 今天我们做企业,离不开和政府打交道。但我认为,创业者在早期依托和某地方政府关系就可以创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大学毕业以后,父亲最希望我当政府官员,但我没有,老人心里很失落,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从政才是牛的,而不是经商。但是他没想到,今天我们还能上市,这就是时代不一样了。 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保持好的政府关系的确很重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要尽早建立沟通机制。 创业初期我把公司注册地选在北京的石景山区,因为有人说石景山创业方便。我办理公司注册时就见到了石景山区副区长,到今天我都记得,那位副区长大姐对我有多好,她说尽量减少注册流程,尽快让我们拿到执照。当时我特别感动,因为最初觉得注册企业哪有这么容易,在当时办个执照都很难。 现如今,整个政府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现在的创业者们处在一个极好的政府关系的温床中。如果你有一个合伙人善于进行政府关系沟通,对于公司来说是有好处的,但绝不意味着他要成天去跑会、混资源、要政策,这些想都不要想。 当公司开始起步并遇到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有能力去跟政府协调,这比自己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处罚要好得多。 今天做互联网的公司在早期可能都打过擦边球,谁敢保证说自己完全没有打擦边球呢?很可能更为严重。但问题是,如果大方向你抓得不错,只是小细节犯了错误,那政府不会把你“打死”。如果企业在早期就被政府“打死”,真的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 你要把政府当成遇到麻烦时帮你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遇到麻烦时把你折腾死的人。要想办法维护政府关系,让你接触的领导、公务员们,能够在你遇到麻烦的时候帮你解决问题。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