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创业热点 > 点评 > 正文

蓝海还是荒漠?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真的是互联网时代的边缘人吗?

发布时间:2016-01-20 17:44:00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36氪
导读:从人口规模来说,“老年人市场是下一片蓝海” 的说法并非夸大其词;但是老年人对智能产品依赖性弱、生活习惯改变难度大、消费意愿不强等等,又让不少该领域的创业者们喟叹

但几乎没怎么经历过失败的他却在这次 “all-in” 了全部情感和精力的创业项目中遇到了波折,历时半年,他的慈祥猫团队宣布解散。

互联网时代 老年人上网 老年人市场

关于原因,David 给出的答案是,老年人市场看上去规模庞大,但是也 “仅是看上去”。除了智能产品依赖性弱这个硬指标,在互联网热潮中迎来暮年的老人们经历了物资最为紧缺的年代,节俭与其说是习惯,不如说是本能。

David 说起有次全家去台湾旅行,回家的时候发现奶奶的行李箱鼓得变了形,他打开看,发现奶奶把全程用的酒店的卫生纸都装了进去。

每年春节回家,David 都包几个万元大红包给家里的老人,但没过几天,奶奶就把这笔钱换成连号人民币,以压岁钱的方式给他,希望他一年顺利平安。

“这样的老人,你让他们打开个 APP,为自己消费?”

在一腔热血慢慢冷掉之后,David 对老年市场有了更理智的思考,也见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及投资人,关于通过互联网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想法,大家都认可,也期望成功。但通过互联网让老年人掏钱:

不是 “difficult”,是 “impossible”

功夫放在线下

如此一来,“做重” 似乎成了通往蛋糕的唯一一条路。

有过多年养老领域工作经验的侯荟一开始就决定把功夫放在线下。

2015年5月,二毛照护成立,这家主打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创业企业至今没有 APP,网站也基本没花心思。

侯荟和同伴在四季青社区开设了 “二毛照护” 线下体验中心,依托此处高端老年客户集中的优势,扎根老年人群,以此打造二毛照护的品牌。

二毛照护的主要服务人群锁定在 70 岁以上的老人,主打护老保姆服务:包括助行(出行)、助医(就医)、助餐(吃饭)、助裕(洗澡)、助急(紧急情况处理)以及助洁(居室清洁)等。

侯荟说,“互联网+” 是个时髦词儿,但具体到互联网对养老产业的改造,不应该是 “互联网+养老”,而应是 “养老+互联网”。

比如老年人戒备心理强,通过线下活动,平台上的很多志愿者,包括侯荟和自己的合伙人,都同社区内的老年人成为了朋友。再推广他们的照护服务,就变得水到渠成。

虽然戒备心强,但信任一旦建立又往往异常坚固,用互联网的词儿说,“老年用户的黏性很强”。

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就组织社区老年人学习微信。老人们热衷养生保健知识,就举办相应的讲座活动吸引他们。

比如上门清洁服务,最开始的时候不少老人抵触,放陌生人进门觉得不放心。但是通过各种活动熟络起来,老人开始自己预约固定的人员上门提供服务。

互联网时代 老年人上网 老年人市场

类似广场舞的逻辑,社区老人间的小社群也遵循着口碑营销的法则,许多的客户是熟悉的老人介绍而来。

今年,二毛将陆续开设四家体验店,继续在线下做功夫。

老年人市场不好突破,侯荟说起有次做调研的时候,有位空巢老人一个人住一百多平的大房子,子女不在,也不知道怎么打发多余的时间。

从晚辈的视角看,侯荟和同伴想去改变这番暮年孤独场景。而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也意味着老年市场极度封闭、缺乏信任。

在这种情景下让老人去敞开心扉、接受改变,去拥抱互联网,尤显任重道远。

但也有好消息,随着渠道的铺开,许多老年人周边产品找上门来,希望寻求合作。这方面侯荟目前仍保持谨慎,不熟悉的产品不会盲目介绍给老人,但这也让她看到了这个市场未来的可能性:搭建平台,提供渠道。

“难是难,但若真是做成了,就很难被撼动了。”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