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http://www.0523zz.com/)- 视觉智能、AI应用、CDN、行业物联网、智能数字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

发布时间:2018-08-19 20:02:47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创业家
导读:副标题#e# 近日,一篇公号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获得了一波“新流量”。 文章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副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

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袁隆平思考并提出了“利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创制出不育系”的思路。1970年,袁隆平的学生和助手李必湖,在海南三亚发现了野败原始不育株。利用它,袁隆平实现了他的思路,进一步育成了败育彻底的实用型“野败型细胞质”不育系。

1972年,袁隆平向全国攻关组所有成员单位发放了“野败”材料,共同选育“三系”强优势组合。利用“野败”,袁隆平育成了我国首个野败型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从我国“三系”杂交稻所利用的不育系来源来看,“野败”来源的不育系占绝对主导地位。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品种,在市面上也不“罕见”。团队研发的Y58S系列杂交水稻品种,连续三年每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成为当时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系。Y两优系列品种,截至目前累计推广达2.5亿亩以上。

“不过,市民在超市买到的,一般为复配米,即不是由某个单一水稻品种加工成的大米。因此,会产生没吃过超级稻,特别是袁隆平团队超级稻品种的误会。”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说。

值得一提的还有,袁隆平在1999年联合发起设立的隆平高科,现也已成为了具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化种业公司。去年,已成功进入全球种业十强。

延伸阅读:

袁隆平是真正的杂交水稻之父吗?

近日,一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并引起热烈讨论。该文呼吁民众多关注水稻育种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也被一些人认为文章意指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分夸大。

由于种种原因,有关袁隆平的话题始终保持很高的社会关注度,上述文章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讨论。8月14日,《科技日报》发表《不能遗忘袁隆平,“暂时”也不行》一文,对上述网文进行了回应。

在此,我们推出《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该文通过采访与调查众多当事人,还原了杂交水稻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事实,以及袁隆平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文 | 钱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chinanewsweekly),原文刊于《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4月16日第13期,原标题为《杂交水稻研发历程揭秘》,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

图/图虫创意

一眼望去,颜龙安的试验田里满眼碧绿,看不出庄稼之间有什么差别。“这一蔸是不育系,旁边一排是恢复系,这一亩是野生稻,那一块是超级稻?” 听了他的介绍才知道,这些看上去长得差不多的绿色植物,原来“出身”各不相同。

75岁的颜龙安虽然不再担任江西省农科院院长,但是他仍在领导一个团队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他不是唯一一位为水稻而驻扎在海南岛三亚的院士——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之间,当内地还是春寒料峭之时,海南的水稻已经抽穗开花。在这个季节里,全国的杂交水稻专家都聚集在南繁育种基地,拿着各种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试验,再将收获的种子带回各地播种。这个已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传统被称作“南繁北育”,而这群人也有一个共同的绰号——候鸟型科学家。

如此声势浩大的水稻研究,在全球也绝无仅有。因为世界上多数地区都以面粉为主食,而有13亿人口的中国,则是以大米为主粮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早在北宋时期,水稻总产就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而明清以后,水稻更是中国的主要食物依赖。庞大的需求,使得历代当政者都对稻米问题异常看重。历史上,水稻产量的丰歉与种植面积的不断北扩,一直推动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甚至是政权的更替。因此,杂交水稻技术于1970年代在中国诞生,自有其历史必然性。

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一提到它,人们就会想到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实际上,在袁隆平之前,1929年就育成杂交水稻品种的新中国首任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就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上世纪60年代,在袁隆平发表了有关文章之后,杂交水稻研究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为之组成全国范围规模庞大的攻关协作网。数十年来,光是在这一领域就产生了6名院士。

按照中国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程式华的划分,水稻界并列着“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几大“武林豪杰”,此语虽为戏谑,却大致勾勒出国内水稻学术界的格局。中国杂交水稻的研发历程,真像是武侠小说里各路好手分分合合、闯关夺宝的一个“江湖”。

1

“特等发明奖”之争

1981年6月6日,当时的国家科委、农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将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杂交水稻研发团体。前来领奖的颜龙安却得知,奖状上只写着“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没有其他人的名字,奖状与奖章也只有一份。

颁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颜龙安找到当时主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农业部党组副书记朱荣,向他们反映情况。“这么多人对杂交水稻做出过重要贡献,怎么都不提名字,变成了一个‘等’字?难道杂交水稻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吗?”随即,科委与农业部就在参会人员的驻地京西宾馆紧急召开了一个协商会,除了袁隆平和颜龙安以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9家媒体也旁听了会议。会上,袁隆平没有发言。

(编辑: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